为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加强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校企人才供需对接,4月18日,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招就专班工作组赴江苏昆山地区开展“教授进中学”、“访企拓岗”双线行动,系统推进招生-就业全链条协同创新。学院院长方海,副院长王俊、陈鑫,辅导员谢璐璐参加活动。
科技创新进校园:构建人才培养前置路径。学院教授团队先后走进昆山震川高级中学、昆山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面向千余名中学生开展专业科普,学院工作组现场发放招生宣传材料。王俊、陈鑫两位教授以《AI时代的工程建造与安全守护》为主题,通过智能监测预警系统、3D打印建筑模型等实物演示,解析数字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创新应用。活动期间,学院与两所中学签署《科技创新竞赛合作协议》,未来将联合开发工程创新课程,组建由高校教授、中学教师构成的“双导师团”,常态化指导中学生开展智能建造、结构设计等比赛竞赛。昆山震川高级中学校党委书记韩剑峰、校长李小峰、副校长沈磊、党政办主任姚进,昆山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副校长温艺铭、教务主任张峰等老师出席活动。
产教融合拓岗位:精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方海院长一行还赴中建七局二公司开展校企协同调研交流。公司领导万书胜、公司总部相关部门参加座谈。双方共同观看校、企宣传片,围绕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公司科技创新业务情况及中建七局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化治理探索等领域展开技术交流,并基于近三年毕业生成长数据,分析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能力需求,南工大2012届本科毕业生沈春飞、2023届硕士毕业生王阳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现场举行的“就业创业实习实践基地”揭牌、签约仪式,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
本次活动通过“前置培养+后端衔接”双轮驱动,构建起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在招生前端,将高校科研资源导入中学教育,通过课程共建、竞赛指导激发青少年工程创新意识;在就业后端,依托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毕业设计选题,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动态匹配。目前,学院已初步形成“中学育苗-高校育才-企业育能”的良性生态,为培养适应智能建造时代的新型土木人才探索出有效路径,后续将通过构建多元协同育人体系,持续提升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谢璐璐;审核:张涛、方海、陈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