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工民建1981级毕业四十周年返校活动纪实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20日至23日,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民建专业1981级校友从全球各地汇聚母校,以“四秩同窗情·共筑工大梦”为主题,举办毕业四十周年返校纪念活动。五十余名校友重走校园路,共忆青春岁月,见证母校发展,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书写属于“工民建81级”的时代答卷。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陆伟东、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涛、院长方海、副书记路遥、学院校友会副秘书长李晓等参与此次活动。
重逢:跨越山海的青春回响
10月21日上午,校友们在虹桥校区教学楼前合影留念。斑驳的红砖墙上,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校训依然清晰,仿佛将时光拉回至1981年那个金秋。
彼时,这群平均年龄18岁的青年怀揣建筑梦想踏入校门,在画图室里彻夜绘制结构图,在混凝土实验室反复测算数据,用青春丈量着每一栋建筑的脊梁。校友们手持当年的老照片寻根,当1981级毕业照与如今的重逢场景重叠,欢呼声与泪水交织成动人的乐章。
在江浦校区,校友们重温食堂,寻访在益清同济湖、仁智楼前复建校门、水塔和校史馆。在立德楼101会议室,还举办了院情汇报会,学院党委书记张涛代表学校致辞时,特别提到校友们对母校的深情回馈:十年前,81级校友集体捐赠10万元,用于学院事业发展和助力贫困学子。“你们将课堂所学化为城市地标,用四十年证明,工民建人不仅是盖房子的工匠,更是城市发展的筑梦师!”学院校友会副秘书长李晓代表学院介绍了近些年学院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情况。活动期间,校友们还参观了中建八局-南工大智慧建造研究中心。当看到周佶老师团队将BIM建模技术将图纸转化为三维动态模型时,校友王洪波感慨:“我们当年用丁字尺画图,现在学生用AR技术就能‘走进’建筑内部,这真是科技改变行业!”“四十年前,我们用图纸勾勒城市轮廓;四十年后,我们以情怀浇筑精神家园。”活动总协调、1981级校友徐秀丽表示,“这场聚会不仅是怀旧,更是为母校‘双一流’创建注入校友力量。”
四秩芳华,初心如磐。当最后一批校友登上返程大巴,车上飘扬着“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歌声。这座承载着青春记忆的校园,正以崭新的姿态,与她的孩子们共赴下一个辉煌四十年。
作者:土木工程学院 审核:张涛、路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