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2025“锦绣江苏”国际暑期学校和2025江苏省“AI驱动未来土木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进行第六天的学术报告。
在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徐金俊副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程斌教授和清华大学陆新征教授围绕土木工程智能化带来两场主题报告。
程斌教授作了题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智能监测技术》的学术报告。针对大跨径桥梁中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易出现多源、多点疲劳裂纹的关键问题,程教授团队从宏观、细观到微观三个尺度,系统构建了疲劳裂纹的识别与监测技术体系。在宏观尺度,提出了基于导波传感的裂纹自动识别定位方法,实现对疲劳裂纹的早期快速检测;在细观尺度,研发出爬壁机器人和裂纹尺寸及其空间分布的测量技术;在微观尺度,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建立了裂纹扩展过程的动态监测机制。上述技术得到了正交异性钢板足尺节段疲劳试验和动态裂纹扩展试验的有力验证,并已在苏通长江大桥、杭州湾大桥等重点工程中成功应用。最后,程教授结合其团队在该领域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经历,鼓励暑期学校学员保持赤子之心,持之以恒地探索学术之路。


陆新征教授作了题为《建筑结构的“知-力”相融生成式智能设计》的学术报告。不同于以满足相似性为目标的传统生成式AI设计,陆教授引入以工程知识与经验保障合规性、以结构力学性能确保安全性的双重约束,并以生成对抗神经网络、图神经网络与扩散模型“三驾马车”驱动,构建“知-力”融合设计体系,可智能完成竖向与水平构件布置、构件尺寸及特殊构件设计;基于大数据训练的AI代理模型实现了计算-评价的一体化优化,并提出材料用量与结构力学响应的智能评估方法。陆教授还介绍了研发的基于CAD平台的AIstructure-Copilot,可显著提升设计效率,并展示了其在喷淋系统布置、建筑人群疏散模拟和水坝设计等特殊场景中的应用。陆教授最后指出,AI设计有望重塑土木工程行业,并与暑期学校学员就其应用前景展开深入讨论。


作者:刘志;审核:张涛、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