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江苏省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吕志涛院士优秀学术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会员等。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SCI论文8篇、Top期刊论文4篇,EI论文1篇;以合作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0篇。
初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2011年高考,谢红磊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初入大学时,他对科研的未来方向感到迷茫。大学4年的学习,他的成绩在年级内表现平稳,但始终缺乏明确的目标。“本科期间的学业虽然不差,但我觉得自己没有特别的亮点,直到毕业时才开始认真思考未来的方向。”谢红磊坦言。2015年,谢红磊决定考研,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南工大土木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他选择了刘伟庆教授作为导师,开始深入接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领域。刘教授深耕复合材料领域多年,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刘老师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新能源和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在刘教授和万里教授的指导下,谢红磊从此立下志向:为复合材料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找寻科研的方向
硕士期间,谢红磊逐渐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他专注于复合材料的界面与冲击性能。“科研之路充满了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更加热爱这个领域。”他说。2018年,硕士毕业在即的谢红磊希望进一步深造,但他对自己的学术积累仍然不够自信。他与导师方海教授探讨未来的方向时,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你的学术潜力很大,我支持你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复合材料科学的发展需要你们这一代人接力,继续推动前沿研究。”这番话深深触动了谢红磊,也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科研的信念。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录取,开启了博士研究的旅程。
科研路上的坚持与突破
“做科研需要的不仅是智力,更是毅力与耐心。”谢红磊说道。刚开始博士课题研究时,谢红磊在复合材料夹芯构件成型工艺、界面性能测试中遇到了重重困难。一次实验数据与预期结果严重不符,他连续多日反复调整试验参数,却始终未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当时几乎想要放弃,但导师方海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坚持下来——科研的本质就是不断试错。”谢红磊没有气馁,重新查阅了大量文献,逐步优化实验设计,最终实现了复材夹芯板高承载、高延性等多目标设计,攻克了传统复材构件界面易剥离、服役提升机理不明晰等瓶颈,这一成果随后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上。“严谨和坚持是科研的基本素养,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有无数次的试验支撑,而每一篇论文的完成都凝聚了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为了确保每个实验数据的可靠性,疫情期间谢红磊经常一连数周待在实验室。
展望未来
如今,已经毕业的谢红磊,将研究方向已进一步拓展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冲击荷载下的性能优化,依托博士期间科研成果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安徽省教育厅项目各一项。他的目标是开发出性能更优越、应用更广泛的新型复合材料。“科研的道路任重道远,但我愿意为推动复合材料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
谢红磊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复合材料领域的优秀学者。他的故事无疑是南工大学子拼搏精神的最好写照,也为更多年轻学子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