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招生就业
教育管理
团学工作
先进典型
文件下载
学周行周,知行合一 ——走近校第十二届“周恩来班”提名班级土木1506

  四级通过率100%,入党申请书递交率100%,活动参与度100%……在校第十二届“周恩来班”创建展示评审会上,评委的目光为之驻足,观众的掌声为之肯定。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周恩来先生的六个“杰出楷模”精神,对于如何把六个“杰出楷模”精神落实到班级建设实际中,土木1506班有自己的理解和行动。


修身、齐班、担当,恩来精神指引前行
  浮舟沧海,立马昆仑。近三年的 “周恩来班”创建之路上,土木1506班始终以周总理出世救国的伟大胸襟和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英雄气概为精神指引。“奋斗就是青年应有的底色,也是我们班级的底色。”团支书冯学儒的发言铿锵有力。在班级同学不断努力下,四级通过率100%,校综合奖学金获得率50%,平均补考率5%。
  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土木1506学习‘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楷模精神,一直保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据冯学儒介绍,三年来班级实现了获得奖项从校级到国家级的全覆盖,获国家级一等奖5人次、二等奖3人次,省级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3人次。论文4篇,三好学生6人,三好优干6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4人,校外奖学金3人次。零违纪的同时连续四学期获评卫生先进班级的称号也体现了克勤克俭的优良作风。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016年9月班级组织全体同学前往梅园 新村参观瞻仰。谈到活动的收获,班长顾正瑞说道:“此次活动让同学们重新思考了自己的初心,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做自己的英雄。”
  “革命年代需要勇于担当,在班级建设和回馈社会中也需要担当。”土木1506班的同学们这么认为也是这么做的。班级与云南宁洱县李奕竹同学进行“牵手计划”,为山区孩子送去温暖、提供资助,并分享学习方法和经验心得;除此之外,班级首次在校内以班级的名义组织旧物回收义卖活动,把义卖所得通过南工行知社捐给贫困儿童,为1个儿童提供了2个月的营养午餐,南工行知社通过QQ平台宣传。
存在、归属、责任,“家班级”涵养温情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土木1506班的30名同学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缘分让大家相聚在一起。建班伊始,班委会就开始摸索班级建设的思路,初步提出“土木1506Family”理念。经过近三年的创建活动和摸索总结,形成了“家班级”的经营理念——“家班级就是把班级经营成一个温馨的家,让每一个成员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体会到主人公的存在感、家成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周恩来班”创建展示评审会上,团支书冯学儒向大家阐述道。 
  家需要拥有活力。如何调动班级同学积极性?土木1506有自己的心得:“班级搭台,同学唱戏”,让每个同学做活动的主人而不是观众。设定角色,通过角色带入赋予每个同学存在感,调动主人公的积极性。一花引来百花开,无形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家需要值得依靠。对于军转生汪涵、交流生耿红月来说,正是班级同学一句问候,帮忙带饭,一起上课,顺带快递等这些生活小事打动和感染了他们,敞开心扉投入1506这个大家庭中。班级成员之间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共筑起充满温情和友爱的家。
  家需要承担责任。生活委员陈贞柒在班委座谈会上提到:“既然是家成员的一份子,就要有一种责任感。” 张同月同学英语基础很薄弱,四级一直未过,班委经常与他交流英语的复习情况,班级同学也纷纷分享自己英语学习的心得,在全班同学的帮助带动下,大三上学期张同月通过了四级,班级四级通过率达成100%。
  “作为班级一员,既要对班级负责,也要对其中的每位成员负责,我们班始终秉持着不让任何一个同学掉队的原则,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感受到班级的帮助和关心,感到班级没有丢下他不管不顾。”团支书质朴的话语之间,流露着以班为家的真情实感,保有着舍小家为大家的温存关怀,正是这份情谊把三十个成员的心紧紧地绑在了一起,构成班级发展建设的坚强后盾。
点、面、体、轴联动,创建体系凝心聚力
  “建设好一个班级,不是靠单纯的管理,而是要用心的经营。”全国先进图形技能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组织委员高骏豪在谈到班级创建体系时总结道。
  从土木1506建班初期就稳步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到学习领会周恩来总理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再到以六个“杰出楷模”精神作为班级成员修身的前进指引和班级建设的最高荣誉,班级成员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价值引领的发展“轴”;以修身为基础,在班级率先形成班委、党员、积极分子等先进个人构成的“点”,以点带动宿舍的“面”,营造以宿舍为单位的良好氛围,带动班级成员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形成良性互动。以轴定调,点、面、体联动,班风正,学风好的班集体便水到渠成。
  在创建“周恩来班”的历程中,土木1506班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温暖的。正如冯学儒在“周恩来班”创建展示评审会结尾所说:“学习周恩来精神,我们在路上,创建周恩来班级,我们在路上。我们会继续以周恩来精神为思想指引,不断学习、继承发扬。以‘周恩来班’为最高追求,建设我们的班级。”

  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曾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样的寄语,踏着伟人的足迹,知周学周行周,方能知行合一。新时代下的新青年应有新气象新作为,应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实现中华腾飞的生动实践中展现应有的担当。


                                        作者:高耀远;单位:土木工程学院;审核:周静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珠南路30号
邮编:211800        电话:025-58139488
扫一扫关注“南京工业大学嘉木之音”

Copyright @ 2021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